大家好!我是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董汉文。除了科研人员的身份以外,我还有一个身份,就是科普人。这几年我也抓住一切机会,在不同场合、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宣传地质学。
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地质学。这里的“质”,指的是质量吗?那地质学就是为地球称体重的学科?事实上,这个“质”应该理解为本质,所以地质学的任务是探索地球的本质。我们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是由什么组成的,它的内部结构、外部特征长什么样,各个圈层之间有怎样的相互关系,以及地球如何一步一步演化到现在的样子。那么,我们是怎么研究的呢?
我相信大家在各种各样的科普读物上都读到过这样一句话: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岩质行星。通俗来讲,它的意思就是地球主要由石头所组成,和那些主要由气体组成的行星很不一样。如果我们把地球比作一个人,那么它就是一个石头巨人,只不过它身体的各个部位是由不同的石头组成的。例如从里到外的地核、地幔、地壳都是由不同的石头组成的。
研究地球本质的地质学家,比如我和同事们,最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跟这些石头打交道。
地球上到底有哪些石头?我相信大家去户外转上一圈,一定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石头,它们颜色不同,形状各异。研究发现,地球上常见的石头大概有几十种,可以根据成因进一步归纳为三大类,分别是岩浆岩、沉积岩和变质岩。
先说岩浆岩。岩浆岩顾名思义跟岩浆有关系,根据在地球中的形成深度,岩浆岩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。左上角所展示的花岗岩就是一块典型的侵入岩,是岩浆在地下冷却形成的。右上角所展示是一块典型的喷出岩玄武岩,它是由岩浆快速喷出地表形成的。
再来看一下沉积岩。在地表的风化、剥蚀作用下搬运并再次沉积所形成的岩石,我们称之为沉积岩。这类岩石有一个明显的特点,它有一层一层的层理,像是书架上的书本一样。左下角的砂岩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岩。
这些已经形成的岩浆岩和沉积岩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,会转变成另外一种岩石,我们把它称为变质岩。右下角所展示的这块大理岩就是典型的变质岩。
这些岩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,在公园里、在各种建筑物中都可以看到它们。但是相比这些石头,大家可能更喜欢一些宝石或者说矿物。我也发现大家好像不太区分岩石和矿物,经常错把岩石当矿物,又或者错把矿物当岩石。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?我继续用刚刚提到的花岗岩举例。
简单来说,岩石由矿物所组成,矿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。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、长石组成,另外还有一些黑色的星星点点的矿物,叫做黑云母。除了这些主要的矿物,还有一些因为含量过少、颗粒过小、用肉眼无法观察、需要借助放大镜或者显微镜才能够看得见的部分矿物,被称为副矿物。
就像上面展示的这盘菜。西红柿炒鸡蛋大家都吃过,它主要由西红柿和鸡蛋组成,另外还有一些星星点点的配菜,比如香菜。此外,还有一些我们已经无法用肉眼看见的油、盐、酱,它们已经融入菜当中了。
那么,这些矿物是怎么形成的?
简单来说,矿物就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产物。影响矿物形成的因素有很多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温度。随着岩浆的逐渐冷却,会依次形成不同的矿物。像上图展示的橄榄石,它的形成温度就比较高,有一千多度;随着温度的降低,会形成辉石还有长石。
长石、辉石还有橄榄石在地球上的含量非常高,在很多岩石中都可以看到,所以我们也把它称为造岩矿物。在这些造岩矿物之外,还有一些大家更喜欢的宝石矿物,比如说托帕石、蓝宝石、祖母绿、磷灰石、石榴子石以及钻石等。
这些宝石矿物有一个特点,它们的硬度都相对比较高。这个也比较好理解,硬度比较高就容易保存下来。
像这种矿物的名称叫刚玉,而作为宝石则称为红宝石和蓝宝石。红宝石就是因为它的颜色是红色的。可是大家要注意,红色以外其他颜色的刚玉都被统称为蓝宝石(上图中),只有说“蓝色的蓝宝石”的时候,才指的是蓝色刚玉。
地球很大,有各种各样的石头。我从2004年开始学地质,一路从本科、硕士到博士,也去了不少地方,经常会去一些大家不常去的地方。
比如说我会下到1000米深的地下矿井,也会爬上6000米高的高原。野外考察固然很艰苦,但当自己选到了想要的那一块样品,又会感到非常开心,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不仅仅如此,除了石头,我们还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和额外的福利,那就是看到一些常人看不到的风景。
比如这张照片,是我们在2020年考察西藏的过程中拍摄到的。右下角的这座山峰叫南迦巴瓦峰,曾经被《中国国家地理》评选为“中国十大最美山峰”中的第一名,可见它非常漂亮。
由于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,它其实位于印度暖湿气流的通道上。所以这个地方经常云雾缭绕,一年四季都看不到,也有“十个人九不见”的传闻。可是我们比较幸运,不仅仅看到了南迦巴瓦峰,还看到了它的整个家族;不仅看到了它们的冰川,就连冰川下面的岩层都看得一清二楚。
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在野外的考察实况。
我们在野外找各种各样的石头,就为采到那一块自己想采的样品。也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测的天气,比如下雨或者下冰雹。我们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爬山,爬各种各样的山。有时候会遇到溪流,还要踩独木桥。如果没有独木桥,我们还会蹚着河过去。我们累了一天了之后,也会给自己加一个鸡腿。
这个背景音乐叫《勘探队员之歌》,它可是地质学家的专属音乐,每一位地质工作者都会唱这首歌曲。
既然我们去过这么多地方,大家可能会问: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岩石有什么不同?在这里我总结成两句话:第一,同一个地方的岩石可以完全不一样。比方左边展示的这块汉诺坝玄武岩样品,它来自中国河北张家口地区,由两类完全不同的岩石组成。黑色部分是玄武岩,绿色部分是橄榄岩。它是由岩浆快速喷出地表,将地下已经形成的橄榄岩一并带出地表所形成的。
第二,不同地方的岩石也可以完全一样。右侧这块岩石来自美国夏威夷,它与张家口的这块样品不光在岩石组合、岩石类型方面完全一致,就连现象也极其相似:都是由玄武岩包裹着橄榄岩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其实岩石的形成与它的地理位置没有太大关系,主要与构造位置或者说构造背景有极其重要的关系。
我拿造山带做一个展示。上图的不同颜色代表着地球内部的不同位置,从地壳、岩石圈到软流圈。角岩出现在岩浆房与围岩接触的地方,而超高压形成的岩石(如榴辉岩)出现在地壳的底部。随着深度变浅,会出现一些压力、温度都相对较低的低级变质岩,比如云母片岩。
正是因为地球内部这些不同类型的岩石,造就了地质学领域一些不同的专业,所以不同的学者会研究不同的石头。比方说古生物的学者会研究化石,矿床学的学者会研究矿石,我的专业是构造地质学,所以我更关注这些发生变形的岩石。
经过这么多的研究,我们到底从岩石中获取了哪些地球的故事?我们会根据自己的项目需要、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去不同的地方采集样品。
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前往世界各地,去地球表面采样;我们还会借助科学钻探,研究从地球内部挖取的岩芯;除此之外,我们还会飞向太空,例如我们正在实施的探月工程,从月球上抓一把土来研究。
首先看一下地球表面的故事,以我们正在执行的青藏科考为例。
青藏高原是世界的屋脊,这个地方涉及大概20多个亚洲国家,是非常特殊的地质-地理-资源-生态单元。
非常荣幸,我在2011年考取了许志琴院士的博士,自此开始了对青藏高原的研究。通过这十几年的考察,可以说我和同事们的足迹遍布了整个青藏高原,当然也获取了大量的珍贵的样品。
在野外采样只是第一步工作,回到实验室后,我们还会对这些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。
首先就是为每一块样品切一个探针片,就是图中的“玻璃板”。除此之外,还会挑选一些重要的矿物进行测年或其他精细的工作。我们还会磨一些粉末,做地球化学研究。
切好探针片之后,我们会利用光学显微镜或者电镜做进一步的观察,看当中的矿物组合、内部结构、构造变形特征等。其目的就是和野外的宏观现象进行进一步的互相验证,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。
例如这两张图片。上图是我们在野外观测时拍摄的,下面这个就是我们利用显微镜拍摄的。可以看到,宏观和微观有一个极好的对应关系,共同指示了从左到右这样一个剪切运动的方向。
通过几代青藏人几十年的共同努力,我们在青藏高原获得了大量成果。从视频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,青藏高原是印度大陆一路向北移动,与欧亚大陆撞在一起所形成的。
我相信大家想到的第一个科学问题就是:这两个大陆是什么时候撞在一起的?大量的年代学研究,包括地质调查、岩石学、矿物学还有古生物、古地磁等,共同结合基本上形成了一致认识:那就是这两个大陆在5000万年到6000万年之间碰撞在了一起。
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撞在了一起,但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。印度大陆持续向北挤压,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喜马拉雅山脉,世界上8000米以上的一系列高峰都在附近,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珠穆朗玛峰。
喜马拉雅山脉如何隆起、何时隆起以及对全世界气候有何影响,是当前世界地质学家共同关心的话题。最近几年,我们课题组也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偏中段的地方——亚东地区做研究。我们的研究显示,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在1500万年以来至少发生过两次快速抬升。还有很多有关青藏高原、喜马拉雅山的重要科学问题正在研究当中。
接下来看一下大陆钻探方面的故事。为什么要实施大陆科学钻探呢?原因很简单,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资源、能源全都来自地球深部;现在地球上发生的一些重大地质灾害,比如地震火山,它们都是源自于地球内部的活动。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地球内部,向深部要资源、能源,向深部要安全。因此,大陆科学钻探也被誉为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。
我的导师许志琴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,实施了亚洲第一口科学钻探,选址在我国江苏东海县,当时的取芯是5000多米。这个地方位于大别-苏鲁超高压变质带,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,被国际地质学界公认为实施大陆科学钻探的最佳地点。
这就是当时取的岩芯。这口科学钻探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,比如从岩芯中发现了超高压变质矿物柯石英和金刚石,它们的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些曾经是俯冲到地下100公里的大陆地壳物质。
不仅如此,我们还在岩芯中发现了一些微生物。这些微生物菌群的发现,为地下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。
我们不仅会入地,还要上天。为什么要上天呢?原因很简单,因为地球太活跃,早期的信息已经全被抹掉了。我们目前发现地球上最古老岩石来自40亿年前,但是现在保留下来的样品非常少,也很难找。可是有意思的是,这些超过40亿年的岩石在地球之外,也就是其他星球上可以随便找。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探索其他星球,恢复地球早期的历史,甚至预测地球的未来。
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月球。因为月球距地球38万公里,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天体,并且我国在探月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。2020年12月17日,我们国家的“嫦娥五号”成功带回了1731克月球样品。
目前有一份月球样品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,我也特意带女儿去参观了,非常震撼。
样品回来之后,探月中心也是集全国的力量开展研究。我的同事刘敦一先生的团队非常有幸拿到了第一批月壤样品,他们获得了2克、也就是2000毫克的月壤,还有一个探针片。刘先生也非常激动,拿到样品的当天就开展了研究。他们用非常精密的仪器开展了测年的工作,这个仪器的名字叫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。
左下角展示图片就是这个样品,其中的小黑点是玄武岩的岩屑,它的大小大概是3毫米。数据也非常好,获得的样品年龄是19.6亿年,而此前月球岩石的年龄数据是29亿年。所以这项研究直接将月球的地质寿命延长了将近10亿年,最后也发表在了国际著名期刊《科学》上。
还有很多有关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研究正在进行,相信后续将会有一系列的成果发表,大家正拭目以待。
最后,让我们回到这颗不停旋转的蓝色星球。地球母亲已经经历了46亿年的演化,但每个人都不知道它曾经经历过什么。我们地质工作者则试图通过一块块不起眼的石头,来恢复地球早期的一些故事。我们就像侦探,通过石头来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件一件悬案,这正是地质学好玩的地方。
我们现在不仅仅研究地表的石头,还研究地球内部的石头,甚至地外的比如探月得到的石头。通过对这些石头的研究,我们知道了地球的板块运动、地球的海陆变迁还有资源能源是如何形成的。
未来我们可能不仅仅研究月球,有可能还要登上火星。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,有可能你们未来就是一个“火星人”。
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上地质,喜欢上石头。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