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风何冽冽,白露为朝霜。9月7日,我们即将迎来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——白露。此时节后,整体气温一天比一天低,因此民谚有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凉一夜”以及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之说。
中医建议,秋季养生保健要顺应天时,特别是要从精神情志、饮食起居、运动导引等方面调养身体。
饮食要减辛增酸
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养生理论,秋季饮食的总原则是减辛增酸。减辛,即少吃辛味食物以防肺气太盛,如葱、姜、蒜、韭、椒等。增酸,即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以增强肝脏功能,抵御过盛的肺气。
此时,大家可适当多食梨、番茄、芝麻、糯米、荸荠、萝卜、柿子、莲子、百合、香蕉、银耳等柔润食物。
秋季进补有讲究
一般而言,初秋进补宜“清补”。中老年群体和胃弱之人,早餐宜食粥。百合红枣糯米粥能够滋阴养胃,百合莲子粥可以润肺益肾,百合杏仁粥有祛痰止咳之效,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,生姜粥御寒止呕,胡桃粥润肌防燥,松仁粥润肺益肠,山药粥健脾固肠,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。
中晚秋进补宜“平补”。大家可以在家做一做冰糖炖木耳、沙参玉竹炖老鸭等菜品。鸭肉属水禽,具有滋阴的功效,有助于降秋燥,但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多吃。
补养肺气小妙招
中医认为秋季属肺,冬季易患的许多肺部疾病,如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反复感冒,往往都与秋季肺阴受损有关。补养肺气可以进行捶背和深吸气锻炼。捶背时身体要端坐,背部自然直立,双目微闭、放松、双手握空拳、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,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,通脊背经脉,有健肺养肺的功效。深吸气锻炼最好选择在每日晨起或睡前,身体平卧于床上,进行腹式呼吸,深吸气再吐气,反复20-30次,缓慢进行。
那些秋风一吹就容易伤风感冒的人群,根据个人体质,可以尝试在初秋就坚持冷水洗脸,并按摩鼻部,有助于养肺。具体方法为:双手搓热,用拇指外缘沿鼻梁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,然后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20次,增强鼻部耐寒能力。
不论选择何种耐寒锻炼方式,我们都应做到因人而异、量力而行、循序渐进、持之以恒。
总之,秋季养生,核心在“收”。每天早睡1小时可有效缓解秋乏,也可以对抗秋季气温变化导致的疾患。我们还应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,尤其要做好腹部和脚部的保暖,不可盲目追求“秋冻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延伸阅读
缓解秋燥要多喝白开水?
秋燥的气候特点是空气中缺少水分,当人体缺水时,喝白开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秋燥带来的口干。正确的喝水方法就是听从机体的自然召唤——未渴先喝,渴了必喝。喝水的原则是少量多次,每次200毫升左右。过量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,常有腹胀、面部浮肿、夜尿多等症状的人群,水液运化能力较差,不宜大量喝白开水。
贴秋膘要多吃肉?
秋季不一定要吃肉滋补,均衡饮食才是良方。建议大家日常饮食避免高糖高油,先清后补。肉类首选鸭肉,多吃鱼虾、蛋类和时令的瓜果蔬菜。对于肠胃消化能力较差的老人或儿童,要注意少吃多餐。
天气凉爽要加大运动量?
不同季节人体要进行不同的运动,才能让身体与气候节气相适应。中医认为,秋季是人体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,所以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,即运动量不宜过大,切勿大汗淋漓,以防出汗过多而耗损阳气。此时,大家最好选择轻松平缓、运动量不大的项目,循序渐进,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为最佳,以使精气内敛,不使阳气外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