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专题 > 专题1

世界最高隧道: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

发布时间:2022-06-13

风火山隧道是青藏铁路重点难点控制工程。据介绍,该隧道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“无人区”边缘,这里地质复杂,自然条件严酷,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,年均气温-7℃,寒季最低气温低于-40℃,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%左右,被喻为“生命禁区”。
 

世界最高隧道: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 

 

1、工程简介 

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,可可西里“无人区”边缘,界于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,全长1338米,进口轨面海拔4905米,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。隧道所处风火山垭口高寒缺氧、气温低、昼夜温差大。海拔4905米,年均气温零下7℃,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℃,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%左右,被喻为“生命禁区”。隧道洞身全部位于冻土、冻岩中,地质岩层复杂,集饱冰冻土、富冰冻土、裂隙冰、泥砂岩等恶劣地质于一体。

风火山隧道是青藏铁路重点控制工程,于2001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,2002年10月19日胜利贯通,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。风火山隧道设计为单线隧道,隧道最大埋深100米,最小埋深8米,进出口均设计有明洞,进口35米,出口23米,洞门形式采用斜切式结构,隧道结构为复合式衬砌,采用5层先后施作的隧道支护衬砌结构形式。风火山隧道成功突破高原冻土技术难题,在国家科技部等单位组织的评选活动中,被为“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”之一,同时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“冻土隧道”之一。它被称为世界上线路最长、海拔最高、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。

2、建造过程 

2001年10月18日,风火山隧道开工建设。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加强领导,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科学组织,有关单位大力配合,按照“依靠科技、以人为本、注重环保”的指导思想,科学施工,严格管理,顽强拼搏,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可喜成果。当开挖隧道的第一声炮炸响后,凿通过众多隧道的中铁二十局施工技术人员,第一次见到饱含冰的土质,为之吃惊。隧道的冻土层最厚达150米、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,施工稍有不慎,就会导致大塌方。风火山隧道有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个,是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多的高原冻土隧道,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。

3、重点突破 

为了攻克高原冻土施工难题,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成立了由建设、设计、施工、监理等为成员单位的科技攻关领导小组,中铁二十局指挥部成立了以指挥长为组长的攻关小组,与铁道科学院、中国科学院冻土研究所、西南交大等单位联合攻关,先后在高原冻土隧道设计和施工中,研制、使用了适应冻土隧道施工的低温早强混凝土,采用了防水、保温等新技术和新工艺,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,冰岩光爆等技术难关,掌握了高原冻土路基和隧道施工的有效办法。

4、科学施工 

在风火山不良地质地区打隧道,关键是解决围岩热融问题。中铁二十局指挥部把攻克饱冰冻土地质施工作为首要目标,借鉴国内外冻土隧道施工的经验,与石家庄铁道学院共同研制、投产了两台特大型隧道空调机组,形成洞内空气冷冻室和冷气空调室,把洞内温度控制在正负5℃以内,从而解决了不同冻土地质条件下的热融问题,为确保工程顺利进展探索出了新路。

5、积极探索 

因为风火山隧道浅埋层较长,为避免发生塌方,他们针对不同地质的喷护和支护提出了工法方案。在富冰冻土地段,采用大管棚加小管棚的双层超前超强支护法,利用中空锚杆和加温后的水泥浆锚注,使围岩上层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。同时,实行“弱爆破,快支护、快初衬”,安全通过富冰冻土区段。并对裂隙冰地质采用“先抢格栅架,快焊钢筋网,边焊边喷护”方法,取得良好效果。还对融冻泥岩地质采取“用水玻璃进行双液注浆,首先稳定山体结构,待水玻璃与水泥浆凝固后,再进行谨慎开挖”,很快制止了融冻泥岩的塌落,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。

6、重视质量 

他们贯彻“开工必优、一次成优、全面创优”的方针,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%,优良率达到90%以上,减少了质量通病,未发生一起等级安全责任事故。还先后购进了400余台(套)一流的高原施工机械,实现了机械化作业,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,提高了生产效率,加快了隧道施工的进度。

专题